《庄子》外篇·胠箧(二)

更新时间:2025-03-25阅读量:36

  原文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①之所布,耒耨②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注释

  ①罔罟(wǎng gǔ):都是网。网鸟的叫罔,网鱼的叫罟。

  ②耒耨(lěi nòu):都是耕作工具。耒,犁上的木把。耨,锄草的工具。

  老马释途

  看来庄子有些生气了,因为窃国者经常存在。这也是件看似奇怪,实 则正常的事情。

  最后来反问:“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大盗窃取了国家,也窃取了律法,并且用此来守卫他的身份,而这个身份实际上是盗贼的身份。

  有人讲,这个社会由10%的精英、10%的无赖、80%的乌合之众组成,同时又发现两个10%可能会物极必反,所以如此想来,窃国者也就正常不过了。

  结论也就明确了,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无赖,没有多大意义,关键在于应该什么也不要干,自然而然也就是圣人之道了。

  吵了半天,最后实际也没有什么意义,放到终点确实也就是如此了。 大家很难按照庄子的思想去思考,或者只会拿此说事,人人都是窃国者了。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