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篇·道经(十章)

更新时间:2024-11-29阅读量:181

  原文

  载①营魄②抱一③,能无离乎?

  专④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⑤,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⑥开阖⑦,能为雌⑧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⑨乎?

  (生之、畜⑩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⑪。)

  注释

  ①载:语助词,相当于“夫”。

  ②营魄:魂魄。

  ③抱一:合而为一。

  ④专:聚集。

  ⑤涤除玄鉴:清除内心的杂念,以直觉对心智进行深入的观照。

  ⑥天门:自然之门。对人而言,指眼耳口鼻等生来就具有的感官,这些感官可以与外界接触,如同一扇门,故以“门”称。

  ⑦阖:通“合”,关闭。

  ⑧雌:宁静,柔弱,谦和。

  ⑨知:通“智”,这里指智巧、心机。

  ⑩畜:养育。

  ⑪玄德:奥妙深邃的德行。括号中的句子与上文不合,应移至五十一章。

  老马释途

  基本上谈的是个人的修炼,进行了一系列的反问: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身体与灵魂合而为一,就可以不偏离大道吗?“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热爱百姓,治理好国家,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无为吗?

  括号里的内容实际上与上文不符,应该是记录整理有误,应该移到后面的五十一章。发现每一章的内容并无上下章的逻辑关系,基本上可以独立成义,并且对人的修炼要求相当高,基本上是圣人的标准。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摒除内心的杂念,并观照灵魂深处,是否能做到心中无瑕疵?应该讲,如果能满足此等条件,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老子并没有给出结论,只是引起思考,更多的是启发,如此也算是指路明灯吧。

  当然,人和天地万物的共生共处,似乎是关键之处,需要一生的修为。天人合一,心神合一,精神和肉体合一,看来是一直追求的所谓完美。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