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且夫属①其性乎仁义者,虽通② 如曾、史,非吾所谓臧③ 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④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⑤ 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注释
①属:从属。
②通:精通。
③臧:善,好。
④性命之情:自然本性。
⑤适:安适。
老马释途
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庄子向内求的观点,所谓的仁义礼仪都是外在的,不是完美的。“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所谓的善与美好并不是仁义,而是保持自己的真性情而已。如此, 活出自我才是美好,这样来讲,应该是个人主义的代表。这似乎和中国后续的历史截然不同,活出自我,自我修炼似乎成为少数人关起门来的事情,并未被大众所接受。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所谓的聪明不是听到别人的事情,而是自省;所谓的明白也不是看清楚别人,而是自知者明。一切的根源在自己,在内心, 在内部,而非外求。建议人们自省、自察、自明。
修身养性的道家思想就这样形成了,小到个人的自省,大到国家的休养生息,无外乎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强扭的瓜不甜,但真的不扭,可能就没有甜瓜了,甚至会走向一个极端了,正确姿势是该扭就扭,不该扭就不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