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 ①,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注释
①扃鐍(jiōng jué):门窗或箱柜上用来加锁的部件,相当于后来的锁钥。
老马释途
进入《胠箧》,开篇很直接: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既然是这样,早前一些聪明的做法,不就是适得其反?本来是防盗用的,结果反而帮了小偷,真让人始料未及。
讲白了就是,做了很多事,表面上实现了我们的目的,实际也会产生很多不愿意面对的事情,还不如无为。从这个角度讲,庄子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所有人的结果并不会有什么不同。所有事情的结果,如果从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去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此,庄子一直在终点等我们。
问题是人们并不喜欢自己的结果,离开这个世界,中间的过程,甚至是挣扎,往往是人们更希望要的。
君子爱财,众人惜命,这本是天性,实在不是容易改变的。不过,老庄的时空观跨度应该足够长。如此,也具备巨大意义,只是小范围使用, 反而变成了悲观。
万事万物都有死亡的一天,都有生命周期,大道似乎永存,这本身也是一种矛盾,纠结、争论就是常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