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①无情者不得尽其辞。②大畏民志③,此谓知本。
注释
①“听讼”句:该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也就是审案子的意思。犹人:和别人一样。
②“无情”句: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地骗人。
③民志:民心,人心。
马瑞光曰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我在听别人审理案件时,和别人的目的一样,是要发现如何让诉讼不再发生,此谓知本,也就是要了解根本。
也就是要抓住根本,了解始末,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万事万物都是有本、有末,有开始、有结束,有原因、有结果。当然,儒家认为教化是本,治理是末,这与法家截然相反,法家认为治理是本,教化基本无用。这也成为了一派之言,只是从汉朝以后逐渐成为强势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而这种结果归根结底还是对因与果的选择、始与终的完全不同判断。比如,应先有现在,还是先有未来;先利他,还是先利己,等等。
圣人畏因,凡夫畏果,优秀的人抓住因,自然得果;一般的人去抓果,未知因,自然也不得果。因果的争论应该是个永恒话题,这实际并非根本,根本往往来自对事物的认知,来自对人性的假设。这又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最后只是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