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①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 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⑤,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⑥其苗之不长而揠⑦之者,芒芒然⑧归,谓其人⑨曰:‘今日病矣 !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⑪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⑫知其所蔽,淫辞⑬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⑭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注释
①这一段系节选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问这句话的是公孙丑。
②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③慊:快,痛快。
④告子: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
⑤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
⑥闵:担心,忧愁。
⑦揠:拔。
⑧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⑨其人:指他家里的人。
⑩病:疲倦,劳累。
⑪耘:除草。
⑫诐(bì)辞:偏颇的言辞。
⑬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
⑭遁辞:躲闪的言辞。
马瑞光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公孙丑,我知道如何分辨别人的语言,并且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也就是正义之气。换句话讲,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普通人应该去学习,去修炼的。问题来了:何为浩然之气?如何才能有浩然之气?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浩然之就是靠日积月累的正义积累起来的,并非偶然获得,容易来容易走。凡久远者皆不能速成,日积月累行正义之事,积正义之念,才能形成浩然之气。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行善,行好事,浩然之气自然会形成。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这种浩然之气的形成,要有所作为而不中止,心理不能忘记,也不可故意去帮助其形成,要自然而然累积而成。接下来就引出了拔苗助长的故事,踏踏实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浩然之气自然而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少人会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看来孟子早有定论,拔苗助长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急功,所以无利。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思想狭隘,言辞自然有过错,在政令上体现的就是失当,就会危害到具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