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汤之《盘铭》①曰:“苟日新②,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③。”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④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⑤
注释
①汤:即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将用于警诫自己的名言刻在某种器皿上。这里的盘说的是商汤用来洗澡的盆。
②苟:如果。新: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自己身体上的污垢,让自己焕然一新,而在文章中的引申义则是指让自己在精神上弃旧图新。
③作:振作,激励。新民:也就是“经”里面所讲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④“《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指旧国。其命:指的是周朝所禀受的天命。惟: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⑤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处处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指的是贵族,有时也用来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具体含义应该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翻译成不同的意思。
马瑞光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保持今天新,那就保持天天新,并且新了再新,一直创新,一直弃旧图新。如此看来,创新、推陈出新似乎是自然规律,所以鼓励人们“作新民”,一直追求更新,最好!“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追求完美、完备。
也就是讲我们的思想应该不断进步,日日新,就像洗澡一样,精神思想也要多洗洗。即“澡身而浴德”,不能只是静态的“明德”。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为了明德制定了很多秩序,好像“作新民”“日日新”的事情反而少了,让人觉得缺乏创新精神。
当然,问题的关键是“日日新”什么。封建王朝君主肯定希望“新”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新”人民的生活,“新”人民的福祉。其没落也就不奇怪了。
万千世界人为本,追求幸福是根本。各种各样的组织之所以存在,包括国家、学校、企业,似乎都是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