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笔记:学大学·中庸·孟子》

孟子·卷二 · 梁惠王下(5)

更新时间:2024-12-18阅读量:192

  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书》曰:‘汤一征,自葛始①。’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②也。归市者③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④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⑤,后来其苏⑥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⑦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⑧,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⑨,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释

  ①汤一征,自葛始:《尚书》逸文。

  ②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

  ③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

  ④吊:这里是安抚、慰问的意思。

  ⑤徯:等待。后:王,君主。

  ⑥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

  ⑦系累:束缚,捆绑。

  ⑧重器:指贵重的祭器。

  ⑨旄(mào)倪: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马瑞光曰

  齐人伐燕后,众多诸侯国准备救助燕国,齐宣王询问孟子对策,孟子用商汤统一天下为例进行说明。各地百姓都期盼商汤早点儿来解救自己于水火,因为商汤“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商汤征伐的时候,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当农民的继续耕种,只是诛杀残暴的君王,安抚老百姓,人民都认为商汤是来拯救自己的,当然夹道欢迎了。也就是民意为大,民心向背才是政治的核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是百姓支持的天下,而非君王任意胡来的天下。如此,当然百姓会很喜欢了。

  但是现在齐攻占燕国后,不行仁政,当然很难得到各诸侯的认同,以及燕人的信任,自然也就会被征讨之,孟子一再强调施仁政,顺应民心,为百姓服务。

  但是孟子一直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帮君王,假定君王的存在是合理的,正常的,如此,即使施仁政,也并非真正为百姓好,本质上还是为了君王维持他的统治。

  百姓真正当家作主一直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车轮,文明的进步也是以此为核心的。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