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①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②,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③。”
注释
①已:废弃。
②厚:厚,厚待。薄,薄待。
③其进锐者,其退速:行进得太猛,后退得也快。锐:疾,猛。
马瑞光曰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连不可废弃的东西都废弃了,那么所有的东西就都可以废弃了。如此的话,显然是过度了。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与上文类似,对于应该厚待的人,却忽视了,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的了。过犹不及,超过了正常范围,往往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做什么事情应该有个度,该厚待的厚待,该薄待的薄待,不能极端,物极必反。从这个角度讲,道家与儒家思想暗合,中和之道、中庸之道才是大道,不可偏废,走向极端常常面临着死亡。
“其进锐者,其退速”,那些行动太迅速的人,往往撤退得也比较快。容易来,容易去。凡久远者不能速成,凡速成者皆不能久远,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事缓则圆,持续精进,有序推进才是大道,凡事过速的后遗症还是非常明显的。
今日分享:人性的善与恶
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别人不如自己。如果有比自己更强的人出现了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很开心。
我们所讲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往往也会引导大家产生上述的想法。所以我们又讲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你真有很高的水平,有很多的财富,要兼顾更多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人也可以做到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如果人人都能希望别人比自己好,社会是不是就很幸福,是不是就比较和谐了呢?
人性中的很多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善和恶能够表达清楚的。善恶的变化,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有时候是令我们猝不及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性的复杂确实值得我们研究。但话又说回来,无外乎不是善就是恶,或者是善和恶的过渡,或者是并存,从这个角度来讲,好像也没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