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那森巴雅尔一行莅临逸马连锁产业集团,与董事长马瑞光博士共同签署协议,共建“逸马智慧连锁产业学院”。这一签约不仅延续了双方四年的合作积累,更是一次系统升级,标志着产教融合进入深水区,开启连锁人才培养新篇章。
当连锁产业进入全域竞争时代,谁能培养出既懂战略又能实战的应用型人才,谁就掌握了穿越周期的底层密码。过去四年,逸马与内蒙古农大职院携手,探索出从专业共建到产业学院的跃升路径。今天的签约,既是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是对未来连锁行业人才供给链的一次前瞻布局。
2025年10月18日,深圳见证了一场产教融合的新篇章。逸马连锁产业集团与内蒙古农大职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逸马智慧连锁产业学院”。逸马连锁产业集团董事长马瑞光博士、副总裁兼逸马教育总裁杜满宽,以及教育运营总监周雨鹏与院方代表共同出席仪式,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此次签约不仅是仪式,更是对过去四年合作的总结与升华。双方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共建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从课程体系建设到企业导师驻校、实训基地搭建,再到教材研发,形成可复制的产教融合模式。
更重要的是,此举体现双方对连锁产业未来趋势的判断:在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背景下,行业亟需兼具战略思维与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智慧连锁产业学院的成立,将为区域及全国连锁企业持续输送人才动力。
回顾过去四年的探索,逸马与内蒙古农大职院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双方构建了“三融合”的培养体系: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教学与证书有机结合、课堂与企业高频互动,为连锁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解法。
课程与岗位融合:双方将智慧门店管理、供应链创新、数字化营销等课程引入课堂,不仅传授理论,更直接对接企业真实岗位需求。学生在学习中能通过模拟案例与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对接。
教学与证书融合:在逸马推动下,学生可考取“1+X连锁特许经营”权威证书,该证书不仅补充学业成果,也成为行业准入的专业凭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课堂与企业融合:企业导师常态化入校授课,课堂与门店实地调研、实训紧密结合。学生既可聆听行业专家战略分享,也能深入超市、茶饮、餐饮等连锁场景实践。这种“理论—实践—实战”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让人才真正具备可落地能力。
该模式已获得行业认可。逸马此前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合作曾在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荣获“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奖”,成为北方地区校企协同标杆。这一经验也为与内蒙古农大职院的合作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年的探索不仅让院校在教育端获得突破,也为连锁产业人才供给链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相比以往专业共建,智慧连锁产业学院的成立意味着系统化升级。它不仅是一个“学院”,更是人才培养、产业赋能、科研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案例:逸马导师为内蒙古农大学子分享连锁商业实战经验
育人模式闭环化:新学院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核心,将逸马CMBA课程体系中的实战逻辑下沉到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盈利模型设计、供应链优化、数字化转型方案等核心能力,实现“毕业即上手”。
实践资源立体化:学院依托逸马产业生态,搭建完整实践平台——从校内仿真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再到创业孵化支持,形成“学习—实践—就业”的闭环。这不仅提升学生能力,也大幅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案例:内蒙古农大学子在百果园参观学习
产业服务多元化:智慧连锁产业学院还将面向行业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校企合作已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拓展到产业服务,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赋能。
签约落地只是开始。放眼全国,逸马已经与300+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连锁大学+产业学院”的双轮布局:在教育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产业端以战略陪跑助力企业升级。
逸马连锁产业集团董事长马瑞光博士曾指出:“连锁企业从百店到万店的跨越,本质上是人才供给链的胜利。”产教融合正是支撑连锁企业跨越周期的核心逻辑。内蒙古农大职院的合作,是逸马全国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填补北方区域人才供给缺口,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的动作已经在路上。即将在华东召开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将把这一模式推向更大范围。届时,逸马将携手院校、企业与政府机构,共同构建跨区域、跨产业的产教融合生态,打通人才培养、就业输送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闭环。
在连锁产业快速演进的今天,教育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产业共振的系统工程。逸马与内蒙古农大职院共建智慧连锁产业学院,不仅是合作升级,更是产教融合模式的迭代创新。
“人才兴则产业兴。” 从深圳到内蒙古,从校企合作到区域共同体,逸马正在用教育为连锁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助力企业实现从一店到万店的规模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