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 千篇一律:民谣集如何用“人情味”跑出连锁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8-08 访问量:8次

  民谣集的崛起,不靠补贴、不靠流量,更不是靠网红噱头,而是用一套标准化却不失人情味的连锁模型,跑出了从银川走向全国的加速度。

  在它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连锁品牌如何在稳点运营、门店复制、供应链整合、团队打造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用“标准化的效率”与“非标准化的体验”,实现看得见的门店业绩提升和可控的规模扩张。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拆解民谣集如何打破“标准化=千篇一律”的行业惯性,走出一条有温度的可复制增长曲线

  0.1从“卖烧烤”到“卖氛围”可复制的不是产品,是感受

  很多餐饮人追求的是“菜品标准化”,但在民谣集眼中,更重要的是场景情绪的可标准化复制

  这是一个平均客单价80-100元、没有最低消费、可以免费点歌的烧烤酒馆。它主打宁夏滩羊烧烤,配合驻唱演出、开放式酒水自选区和轻松复古的就餐空间,让“撸串+听歌”成为一种情绪出口。

  

标准化 ≠ 千篇一律:民谣集如何用“人情味”跑出连锁加速度?


  民谣集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三种高频消费场景打包输出:

  吃饭:滩羊烧烤、特色卤味、小吃主食构成清真餐线;

  社交:无低消、可退酒、多人座位、互动演出创造停留空间;

  情绪共鸣:自选酒水架、免费点歌、复古氛围营造松弛感。

  更重要的是,这种体验并非靠“高投入”堆砌,而是通过标准化模板灵活组合输出。灯光统一为暖黄、演出时长6小时左右、每晚两段互动演出流程,这些流程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连锁空间运营设计。

  在消费主力人群逐渐转向理性社交、轻松消费的当下,这种高情绪参与+低决策门槛的消费场景,极大提升了复购与顾客停留时长。

  数据显示,民谣集目前餐食消费已占整体营收的40%以上,而这部分正是用户复购与场景沉淀的核心来源。

  这也意味着,它不只是一个“酒水驱动型”的小酒馆,而是构建了以社交情绪为驱动的轻社交空间模型

  02.从“开一店”到“开百店”稳点复制的背后是高效组织系统

  很多品牌能做出一个“爆款门店”,但能不能在多个城市、不同人群、不同物业条件下复制出来,是连锁能力的试金石。

  民谣集的标准化复制,首先建立在“稳点运营”能力之上。

  选址维度:围绕“夜生活氛围浓厚+年轻人口密集+社交需求旺盛”的区域进行选点,如酒吧街、夜市、万象城等高流量夜消费场景;

  门店模型:标准门店面积450-650㎡,旗舰店800-1500㎡,空间划分明确——厨房+酒水区约150-200㎡,其余为就餐区与舞台区,形成高坪效布局;

  招商机制:采用轻加盟制,每位加盟商须提交4-6处物业,由总部统一考察调研,确保开店成功率;

  出品管理:主推现点现烤,而非预制菜模式;在成都、郑州、山东等地搭建标准化出品工厂,保证滩羊等核心食材稳定供应。

  

标准化 ≠ 千篇一律:民谣集如何用“人情味”跑出连锁加速度?


  此外,在团队组织与运营体系上,民谣集实行“总部控节奏+门店强执行”双轮驱动。

  演出团队并非完全依赖外包,而是构建了部分地区的本地签约乐手体系,确保音乐风格、互动流程和用户体验可控;再加上自有培训体系,为服务员、厨师、运营经理提供“统一话术+场景演练+营销动作”一体培训,保持门店经营调性一致。

  这些机制,构成了其从“单点模型”到“多点复制”的底层驱动,也决定了民谣集能够“既快又稳”地完成店展扩张

  03.从“开业火爆”到“长期留存”用户资产沉淀才是终局之战

  连锁化的最终比拼,不是你开了多少家店,而是你在多少家门店真正留下了用户资产。

  民谣集从品牌创立起,就将“兴趣圈层+场景运营”作为用户运营的底层逻辑——既抓首访流量,也抓长期留存。

  内容种草: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烧烤+民谣”“自选酒水+氛围感”“无低消+互动演出”形成内容标签,实现高频曝光;

  场景互动:线下设置“点歌墙”“灯光留言瓶”“打卡集章”等互动设计,沉淀用户情绪;

  线下活动:新店开业前即举行城市地标音乐会,先造势再开业;2024年全年已举办超100场主题音乐节,建立用户期待感;

  社群联动:通过抖音团购+微信群+会员返场机制,构建“到店—拉群—触达—返场”闭环;

  

标准化 ≠ 千篇一律:民谣集如何用“人情味”跑出连锁加速度?


  据报道,部分门店晚高峰出现排队现象,顾客对品牌体验和氛围认可度较高,门店复购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用户运营方式,本质上不是强营销驱动,而是通过“参与感”激发口碑传播与再消费。相较传统酒馆只能吸引短期社交流量,民谣集更侧重用户长期沉淀。

  写在最后

  “标准化”本该是让复制变得高效的工具,但如果它被用成了模板复制的唯一手段,便失去了品牌的生命力。

  民谣集的案例说明:连锁不是冷冰冰的扩张,而是温热的体验与效率的结合体

  它用两年时间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具备复制价值的商业模式,必须在连锁效率、用户情绪、供应能力、组织协同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这个平衡点,不在公式里,而在人心里。

  未来餐饮连锁的胜负,早已不仅是选品赛、流量赛,而是“体验驱动的商业模型”之间的博弈。

  标准化≠千篇一律,复制不等于复制失败的自己。能真正跑通“连锁复制+有温度体验”的品牌,才有机会在下一个拐点中脱颖而出。

电话

4000323208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