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些门店利润惊人,却卡在百店瓶颈?而另一些看似平平,却能扩张到千店万店?马瑞光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论文《单店利润、连锁化战略选择与企业连锁化绩效:跨行业的多案例分析》中,通过实证研究和多行业案例,揭示了一个颠覆直觉的真相:高利润≠高扩张。
逸马在陪跑百果园、青啤1903等知名连锁品牌时也发现,真正决定连锁能否突围的,从来不是账面利润,而是背后的战略定力、组织稳定、数字化与模式选择。
过去二十余年,中国连锁行业快速发展,餐饮、零售、美业、教育培训等行业都在努力跑通从“一店成功”到“千店复制”的路径。然而,很多企业掉进了同一个陷阱:某家门店爆火、利润惊人,创始人便急于复制扩张,结果却是门店越多,亏损越大,企业陷入困境。
马瑞光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论文《单店利润、连锁化战略选择与企业连锁化绩效:跨行业的多案例分析》中指出,单店利润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连锁化绩效的一个变量。在没有组织、战略与系统的支撑下,高利润甚至可能成为企业扩张的“幻觉”。
百果园、青岛啤酒TSINGTAO 1903的实践历程,为这一学术洞见提供了真实注脚。前者从七年亏损到百亿市值,用系统与战略逆转困局;后者在直营+加盟的探索中,也暴露出战略与模式匹配的挑战。
在企业早期,单店盈利往往让创始人充满信心:如果一间门店能赚这么多,复制十家、百家岂不是更快?但马瑞光博士在跨行业多案例研究中发现,单店利润与连锁化绩效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相反,高利润常常诱发四种隐患:
路径依赖:沉迷于既有的盈利模式,迟迟不敢调整方向。
战略注意力偏移:高利润掩盖了潜在风险,管理层过度聚焦单店,忽视了规模化所需的系统搭建。
组织惰性:过度依赖少数门店的成功经验,缺乏推动创新与复制的动力。
资源错配:利润沉淀在局部,未能形成支持扩张的供应链和人才体系。
百果园早期正是这样一个矛盾体。2001年成立后,门店常有短期爆款,但企业整体却连续七年亏损。盈利的单店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扩张动能,反而让团队一度陷入是否要通过增加日杂零售品类来弥补利润的迷茫。这就是典型的“高利润陷阱”:看似丰盈,实则虚弱。
青岛啤酒TSINGTAO 1903酒吧也经历过类似的迷惑。部分直营门店的盈利能力并不差,但模式未统一、定位不清晰,利润并未能转化为规模复制的动能,反而让总部在“酒+餐”还是“餐+酒”的定位摇摆不定。
研究显示,战略选择的清晰度,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规模化扩张的第一变量。很多企业被单店利润绑架,追逐短期收益,而忽视了长期战略。
百果园的转折发生在2007年。面对长期亏损和团队低迷,余惠勇董事长与逸马团队讨论后,做出关键抉择:放弃多品类,专注水果零售。 这一战略定力,奠定了后续供应链整合和品牌护城河的基础。利润问题并非通过增加SKU解决,而是通过规模和体系逐步化解。
青啤1903则展现了另一种挑战。作为百年国企的转型项目,它一度迷失在跨界模式的复杂性中。逸马陪跑团队帮助其厘清:1903酒吧并非单纯餐饮项目,而是青啤消费端闭环的重要战略抓手。战略定位的重构,让扩张有了清晰方向。
学术研究与实践案例共同说明:战略定力,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护城河。
论文结论之一是:组织稳定性是单店利润能否转化为连锁绩效的关键调节变量。企业若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执行文化和组织裂变能力,即便单店盈利,也无法规模化。
百果园在与逸马合作后,构建了全面的组织与服务体系。从《运营手册》到《督导手册》,再到“三无退货”政策,标准化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更沉淀了企业文化。余惠勇也由“水果疯子”成长为“水果大王”,本质上是文化基因在团队层面的复制。
青啤1903的挑战则在于“连而不锁”。直营与加盟并存,门店形态多样,导致组织秩序缺失。逸马协助其升级总部架构、重构区域运营逻辑,逐步建立起扩张所需的“组织稳定性”。
研究表明,组织稳定性是扩张引擎。没有它,利润只是孤岛;有了它,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复制。
在论文提出的框架中,数字化能力被证明是影响扩张边界的决定性因素。缺乏数字化,企业无法高效复制,也无法抵御规模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百果园在跨过百店后,迅速引入数字化系统,将采购、物流、销售串联起来。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降低损耗率,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这种系统性能力,使百果园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连锁。
青啤1903的短板同样明显:线上外卖和小程序端不成体系,会员逻辑模糊,导致门店盈利受制于客流波动。逸马陪跑团队协助其重构会员体系、优化产品矩阵,并推动供应链子公司和中央厨房建设,才逐渐化解“规模扩张与体验不一致”的矛盾。
数字化是扩张的杠杆, 它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也决定了扩张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研究还发现,扩张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利润、组织和数字化,还深受扩张模式与路径选择的影响。直营、加盟、混合,各有优劣;区域集中、全国化、国际化,不同节奏也决定了企业能否跨越周期。
百果园的成功在于选择了“先直营、后加盟”的稳健路径。先用直营沉淀标准,再逐步放开加盟,确保品牌一致性。区域上,先深耕华南,再逐步扩展到全国,走出了一条“慢即是快”的扩张之路。最终在 2023 年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龙头。
青啤1903的探索则提醒我们:直营+加盟并行,如果缺乏清晰逻辑,就容易“连而不锁”。在逸马的陪跑下,青啤逐渐厘清总部与加盟的关系,设计品牌授权与盈利体系,才让模式走向可复制。
这说明:高利润只是起点,模式才决定终点。 没有战略定力和路径清晰度,扩张越快,风险越大。
“高利润≠高扩张”,不仅是学术命题,更是连锁企业的生死关口。马瑞光博士通过跨行业多案例研究,构建了“利润—战略—组织—数字化—绩效”的逻辑链条,解释了无数企业在百店关口折戟的根源。
百果园与青啤1903的实践,也验证了这一学术框架:利润是燃料,却不是引擎;真正驱动企业从“一店成功”到“千店繁荣”的,是战略定力、组织稳定、数字化能力与模式路径的清晰选择。
逸马连锁产业集团将在后续文章中,继续分享基于博士研究的系列洞见,结合更多行业头部企业案例,为成长型连锁企业提供科学的诊断工具和可落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