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百果园,百果园的加盟商就是直营店

发布时间:2025-08-19 访问量:14次

  百果园正处在舆论的中心。从“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广泛讨论,到部分人质疑加盟模式的可持续性,关于这家企业的声音,几乎一夜之间在网络上被放大。

  但与舆论形成反差的,是重庆一位加盟商的亲身讲述:虽说大环境艰难,但他的门店依旧赚钱。

  这种对照,恰好揭示了连锁行业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外界看到的是一句话、一场风波;真正决定成败的,却是体系是否稳固、机制是否可复制。

  事实上,百果园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连锁企业的试错史。

风暴中的百果园,百果园的加盟商就是直营店

  2001年起步,连续七年亏损;2009年销售额破亿;2013年突破10亿;2015年跨越千店;2023年登陆港交所,成为水果零售第一股。

  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却足以成为中国连锁企业的一份生动样本。

  今天,当外界用一句言论来评判百果园时,更值得追问的是:它凭什么能在争议中持续壮大?为什么在风口浪尖,还有数千家加盟商选择坚守?

  答案,并不在招商的速度,而在直营与特许协同的底层逻辑之中。

  01.招商是个“害人精”连锁的虚胖陷阱

  在中国连锁行业,最常见的增长冲动就是“招商”。看似简单高效,实则暗藏陷阱。表面上总部快速收取加盟费,规模也能在短时间里做大;但门店一旦亏损,加盟商就会怨声载道,体系反而更脆弱。

  百果园在2001—2007年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注脚。那时,它依赖招商走规模,结果连续七年亏损。直到余惠勇痛下决心:砍掉加盟、只做直营,用直营去打磨模式与标准,才逐渐走出泥潭。

  正如马瑞光博士在新书《万店连锁之道》中所言:“招商是个害人精,真连锁是不需要招商的。

  所谓“不需要招商”,并不是拒绝加盟,而是说当直营体系打磨成熟、盈利模型跑通后,加盟商自然会主动涌来。那时的“招商”,已不再是推销,而是筛选。

  事实上,2007年,百果园在与逸马合作的过程中,明确战略定位、聚焦水果品类,重塑连锁体系。这一步让其从“招商冲动”转向“直营生长”,为后续快速扩张奠定了底盘。

  因此,当直营和加盟同等对待时,加盟商会蜂拥而至,甚至内部员工与亲友都在抢名额。真正的连锁增长,不在招商,而在模式。

  02.直营与加盟本质上一回事

  很多人把直营与加盟对立起来:直营是总部的,加盟是“别人的”。这恰恰是行业最大的误解。

  截至2024年底,百果园共有门店 5127 家,其中加盟店 4039 家,占比高达 78.8%。加盟不是辅助,而是主体。

  重庆加盟商邓弘涛的经历,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他的门店虽小,却在总部的统一体系下运作:供应链、陈列、价格、促销政策、甚至督导检查,都与直营完全一致。唯一的差别,只是租金和人工由他承担。

  

风暴中的百果园,百果园的加盟商就是直营店


  直营和加盟,本质上都是“我们的店、我们的品牌、我们的顾客”。

  直营与加盟是一回事。直营像加盟一样规范,加盟像直营一样严谨,才能消除“这是总部的、那是别人的”这种割裂感。

  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却恰恰相反:直营店的亏损总部认账,加盟店的亏损却推给加盟商。

  这种“双重标准”,让体系变形,也让加盟商失去信心。马瑞光博士曾提醒:直营店与加盟店,本是同根生,为什么要不同对待?

  如果把直营和加盟统一起来,当总部真正把加盟商当作自己的“直营团队”,连锁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这也是百果园在与逸马长期合作中逐渐形成的战略共识:加盟不是甩包袱,而是复制直营的盈利模式。

  03.共赢的机制赚钱的卖,亏损的收

  连锁加盟能不能走长远,关键看总部是否愿意为加盟商兜底。

  马瑞光博士提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模式:“赚钱的直营店应该卖给加盟商,不赚钱的加盟店,总部应该收回。

  这是机制上的共赢:直营验证盈利模型,一旦跑通,交给加盟商经营,确保加盟商稳赚;如果有门店不盈利,总部主动认亏,避免让加盟商承担过多风险。

  

风暴中的百果园,百果园的加盟商就是直营店


  事实上,百果园对加盟商的门槛并不高——根据百果园官网公开的加盟条件,总投资约23万元,其中包括5万元加盟费、起步6万元的装修费、以及保证金和商品预付款。总部赚的不是“招商费”,而是通过规模效应和体系成熟后的长期盈利,让加盟商和总部共同获益。

  与此同时,百果园推行的会员充值策略,全国累计超过1086万人充值成功。会员制不仅增强了用户黏性,也帮助加盟店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这也是总部为加盟商兜底的一种方式。

  所谓“共赢”,并不是喊口号,而是体现在机制里。总部适度吃亏,让加盟商、顾客和投资人都获益,自然福泽长远。

  04.不占别人便宜道法自然

  真正能支撑万店规模的,不是资本的助推,而是理念的根基。

  马瑞光博士在《万店连锁之道》中提出:“以善为本,道法自然。

  所谓“善”,就是总部不占加盟商便宜,甚至在必要时主动“吃点亏”;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连锁模式因时因地而变,不执念于单一模式,而是顺应市场规律调整。

  这正如老子所说:“反之,道之动也。

  直营与加盟,看似相反,实则相辅相成。直营负责打磨模式,加盟负责放大规模。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把直营与加盟当作一回事,才算真正懂得连锁的智慧。

  百果园在与逸马的长期合作中,正是坚持“聚焦水果、不占别人便宜”的理念,从日杂多元化的诱惑中抽身,才逐步形成“好吃是唯一标准”的战略共识。这种定力,才是它能在争议与风暴中保持韧性的深层原因。

  写在最后

  一句话让百果园站在舆论风口,但一家公司不应只被一句话定义。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在二十多年里反复试错后沉淀下的连锁规律:

  招商不能替代战略,直营才是模式之源;

  直营与加盟,本质上一回事;

  真正的共赢机制,是赚钱的卖、亏损的收;

  哲学根基,是不占别人便宜、以善为本。

  从“水果疯子”到“水果大王”,从连续七年亏损到千店扩张,百果园始终在争议中前行。

  风暴过后,它留给行业最重要的启示是:加盟商就是直营店。直营 × 特许的协同,才是一店到千店、千店向未来的真正法则。

电话

4000323208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