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30年,西式快餐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路径几乎已成为行业范本:标准化流程、数字化系统、组织管理模型、全国门店网络、资本背书,构成一套完整闭环。
而中式快餐,尽管拥有更贴近本土消费的产品偏好与更大的市场盘子,却长期未跑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上市公司”。
如今,老乡鸡冲刺IPO,或许是中式快餐第一次真正站在资本认同与连锁模型成熟的交汇点上。
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资本跃升,更是中式快餐产业链能否进入“系统复制时代”的关键信号。
01.冲刺港股“中式快餐第一股”进入临门阶段
老乡鸡自今年初以“LXJ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的名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港股上市的进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最初传闻中原定2月启动的非交易路演(NDR)迟迟未见动作,直到6月24日,多家媒体披露该项计划将于7月9日正式启动,上市节奏终于明确提速。
从资本结构来看,老乡鸡在递表前后已完成一轮内部股权优化——2025年初,公司以近1.5亿元回购了两家早期机构投资者的股份,目前创始人家族通过三家境外控股实体合计持有超过92%的股份,加华资本是唯一的外部股东,持股比例为4.98%。
本次IPO预计募资金额约为1.5亿美元,资金用途围绕几个核心方向:继续加码供应链布局,推进门店网络扩张,提升数智化系统能力,以及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虽然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挂牌仍待市场反馈决定,但“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身份,显然已成为老乡鸡主动强化的品牌认知。
02.从区域品牌到全国扩张,老乡鸡靠什么站上牌桌
从“肥西老母鸡”到“老乡鸡”,这个品牌用了20年时间,把一碗鸡汤饭,从安徽带到了全国。特别是在近五年间,其全国化进程加速,门店突破千家,营收突破50亿,逐步成为中式快餐阵营中的体量翘楚。
截至2024年9月,老乡鸡的门店总数达到1404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其中,加盟门店已增长至455家,比例快速上升。这一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说明品牌控制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开始更多依赖“他山之石”推动网点密度扩张。
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收46.78亿元,同比增长11.86%;经调整净利润为3.85亿元。单店数据方面,直营店和加盟店日均翻台率分别达到4.8次与3.5次,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老乡鸡依靠自有养殖场、中央厨房和区域配送中心构建起较完整的供应链闭环,使得部分核心食材能在安徽、上海区域实现当日配送,全国其他区域一般不超过48小时。这在中式快餐行业中并不多见,也成为其维持菜品稳定性与成本优势的重要保障。
03.不是“多开店”那么简单,老乡鸡的增长新引擎是什么
相比传统快餐品牌靠门店数量“拼规模”的打法,老乡鸡的增长已转向“数字化+组织系统”的双轮驱动。
一个关键突破,是其自2023年起重点打造的“外卖卫星店”模型。这类门店面积小、人力少、效率高,主要承担外卖订单履约功能。今年6月,老乡鸡还与美团外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年内新增50家卫星店,在核心城市展开外卖能力补强。
与此同时,品牌的会员系统也进入深度精细化运营阶段。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9月,老乡鸡累计注册会员超过2370万,其中活跃会员达950万,付费会员突破50万。更重要的是,这些付费会员的月均下单次数达到5.3次,代表着较强的复购黏性。
在经营费用方面,2023年销售费用率曾短暂上升至9.6%,主要由于门店扩张与外卖投放增长。但至2024年,该项指标已回落至8.8%;管理费用率亦从7.6%降至6.5%。这些数据表明,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老乡鸡在运营效率控制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步成熟。
04.万亿快餐赛道,真正的比赛才刚开始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式米饭快餐品类发展报告2025》,2024年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已达2770亿元,同比增长10.2%;2025年预计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
但从行业结构看,中式快餐仍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目前头部五大品牌的市场集中度(CR5)仅约3%,远低于西式快餐的行业格局。即便老乡鸡门店数已超1400家,其市场份额依旧有限。也就是说,这个万亿赛道仍是一片蓝海,却也暗藏隐忧:
一方面,消费分级趋势加剧,快餐品牌面临消费需求升级与人均消费下滑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微利时代”已成行业共识,在房租、人力、外卖佣金等多重成本压力下,连锁品牌需要更强的系统能力,才能撑起规模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先一步跑通标准化+组织能力+盈利模型的闭环,谁就有机会在未来的中式快餐版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写在最后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系统能力的开始检验。
老乡鸡的上市进程,固然承载着企业成长的新阶段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它所释放的行业信号——中式快餐,正在被资本重新审视。
如果说西式快餐引导的是一套“工业化+品牌输出”的发展逻辑,那么中式快餐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锅气”变成“标准”,让“人效”转为“系统效率”。
老乡鸡能否最终成功挂牌,目前仍待港交所审核与市场反馈。但它确实已经在模型、数据、系统等方面,跑到了行业的相对前列。
“中式快餐第一股”,是否真的会诞生?这场关于“中餐能不能连锁复制”的答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