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闭店21万+,这个赛道上演生死竞速!

发布时间:2025-06-25 访问量:257次

  火锅,是中国餐饮中最具烟火气的存在。聚餐首选、社交利器、创业“神话”……几乎每一轮餐饮投资热潮里,火锅都曾站在聚光灯下。

  然而,数据并不热情。据窄门餐眼,截至2024年4月15日,火锅行业在过去一年新开店超过18.5万家,净增门店却为-29676家。这意味着一年间有21万多家火锅门店出局,闭店速度甚至超过了开店。

  


  这是行业生态的真实切面:一边是头部品牌持续扩张,新锐势力强势突围;另一边是高端、网红、小白创业者成片倒下。一场规模最大、淘汰最密的生死竞速,正在上演。

  01.谁在被淘汰,高端、网红、小白创业者集体承压

  火锅不再是“开就能赚钱”的买卖,一些曾经风光的玩家,正在集体跌落神坛。

  最先受挤压的是高端火锅。面对消费降级趋势,高客单价火锅店的定位显得格格不入。就连整个高端餐饮板块都受到波及——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近九成,利润率仅为0.37%。人均200元起步的火锅体验,正在被消费者谨慎对待。

  另一类退潮的是网红火锅。曾经靠社交平台“爆款打法”快速崛起的小火锅、自助冒菜品牌,如今变成“月抛”门店。营销造势快,用户复购难,网红红不过三个月,成为行业共识。

  而最令人唏嘘的,是那些初次创业者。他们多数通过招商代理、快招公司“保姆式”加盟火锅项目,被包装得像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但火锅是典型的重投资品类,从设备装修到原材料采买,没有过硬的运营和选址能力,很容易“一开店就负债”。

  当流量褪去,现金流撑不住,很多火锅新手黯然离场。

  02.谁在增长头部与新锐共同撬动增长极

  尽管闭店潮汹涌,火锅市场并非一片惨淡。相反,真正掌握系统能力的品牌,正在这轮洗牌中跑得更快、更稳。

  头部品牌如海底捞、小龙坎、呷哺呷哺,依然牢牢占据行业高地。它们靠着供应链优势、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多年品牌积淀,在存量市场中稳扎稳打。比如海底捞通过提升单店模型效率,将关店后的资源快速集中到盈利门店,优化整体财务结构。

  


  与此同时,一批新势力正悄然上位。许府牛、围辣小火锅、熊喵来了等品牌,正在用“低价不低质”的打法,颠覆传统火锅的盈利模型。

  以许府牛为例,它通过“极简SKU+全产业链路整合”方式,把火锅做到极致性价比。48元的人均消费,切中县域家庭聚餐需求;“牛肉自由”概念,也精准绑定中产下沉家庭的消费心理。

  


  而围辣小火锅则另辟蹊径,主攻24元一人食场景,在高校、写字楼等地快速扩张。以快餐速度做火锅,以火锅体验做快餐,让火锅消费高频化、低门槛,是它的破局之道。

  这些新势力的共通点在于:不再沿用传统火锅“重服务+高成本”的老逻辑,而是通过供应链重构、场景极致聚焦,打破成本结构的“天花板”。

  03.地域博弈,川渝陷红海,云贵逆势突围

  火锅从来不是标准化品类那么简单,它还裹挟着极强的地域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的扩张路径,也正在走向分化。

  川渝火锅仍是最大阵地。据沙利文《2024中国火锅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川渝火锅占据全国66%的市场份额。靠着麻辣风味、重口味成瘾性、强社交属性,川渝火锅在全国落地极深。但也正因如此,它早已进入高度内卷阶段。

  门店数量爆炸、品牌差异化不足、价格战频发,让很多川渝火锅陷入“增量停滞”的困境。目前,部分头部品牌开始转向供应链降本、门店坪效提升、场景创新等方向寻求突围,例如打造音乐火锅、剧本杀火锅等复合空间,但整体行业天花板已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贵火锅的异军突起。以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野生菌火锅为代表,这类带有鲜明地方文化的细分品类,正以“风味+文化IP+工业化”的组合拳打开全国市场。

  数据显示,贵州酸汤火锅代表品牌黔夺夺已开出71家门店,山外面也布局20家;云南野生菌火锅则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掀起“吃菌子像冒险”的流量风暴,线下门店也快速增长。

  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出圈”,不是单纯靠特色菜品,而是通过将“文化内容”变成品牌记忆,再通过标准化供应链支撑扩张,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

  04.格局重构黑马跑出,头部重排

  火锅行业的格局,正在被彻底重写。

  据窄门餐眼数据,目前全国门店数量超过500家的火锅品牌有9个,除了海底捞、呷哺呷哺、小龙坎等“老面孔”,也包括许府牛(1415家)和围辣小火锅(864家)这样近两年迅速冒头的黑马。

  许府牛的打法是“下沉市场+家庭场景+低价优质”,围辣小火锅则是“一人食+快餐模式+超低客单”。虽然策略不同,但两者都选择绕开一线内卷,去寻找更高频、刚需、可复制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支撑他们跑出来的,并不是营销,而是对供应链控制力的重塑。许府牛自建全产业链条,从屠宰场到餐桌实现端到端成本管控;围辣小火锅则与优质供应商深度绑定,直采直供,确保稳定成本与食材品质。

  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品牌增长越来越难的当下,许府牛和围辣小火锅的快速崛起证明了一件事:火锅不是死路,但靠情怀、靠网红、靠短期打法的时代已经结束,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是那些拥有“系统能力+极致性价比”的品牌。

  写在最后

  火锅依然是中国最具规模和消费潜力的餐饮赛道之一。但行业不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效率、系统、结构”这三大维度上进行深度重构。

  未来的火锅,不是开得多,而是开得稳、管得住、活得长。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锐品牌,真正能跑通模型、找到可复制路径的,才是这场竞速中的幸存者。

  这个赛道,不缺热度,缺的是耐力。

电话

4000323208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