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连锁企业奋力冲刺“万店”的时代节点上,许多企业追逐门店数量、融资风口,忙于“快”,却忽视了“稳”的根基。是时候回到原点,重新思考一个根本问题: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穿越经济周期,站上连锁商业的高地?
马瑞光博士在即将出版的新著《万店连锁之道》中,以20多年一线企业陪跑经验,从商业本质、组织能力、品牌战略等多个维度,揭示了中国连锁企业如何从“1店”走向“10000店”的深层逻辑与增长动力。
本篇内容,节选自书籍第一章:“只有领袖品牌,才能持续赢利”,讲述“领袖品牌”的成因与连锁的真正内涵,值得每一位连锁企业经营者深读。
以下为书籍原文内容: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浪潮中,有些品牌如浪花转瞬即逝,有些却似磐石般屹立不倒。逸马成立二十余载,见证了太多企业起起落落,最终发现:唯有行业中的领袖品牌,才能在经济周期更迭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赢利。
而这些基业长青的领袖企业,其卓越之处不仅体现在商业成就的表象,更在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他们深谙“道 ”与“术 ”的辩证关系:以“道 ”立本,把握产业本质与价值规律;以“术 ”应变,在经营实践中展现灵活智慧。这种知行合一的经营哲学,正是其持续赢利的根本所在。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领袖品牌呢?我们所说的领袖品牌从来不是企业自封的,而是活在消费者心智里。当消费者产生特定需求时,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的品牌形象,便是领袖品牌。这种条件反射般的联想构成了最坚实的商业壁垒。
要实现消费者的心智占有,并不是简单通过营销攻势就能够速成的,它需要持之以恒的价值交付和品牌建设。如溪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而是持续浸润的结果。
星巴克用三十年时间将咖啡文化植入全球消费者心智,海底捞用二十年时间建立“极 致服务 ”的品牌认知,这些案例都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品牌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急功近利者往往半途而废,唯有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才能修成正果。如道家修炼,讲究的是内功而非招式。
领袖品牌的价值也体现在品牌溢价上。看似同样的产品,当消费者愿意为领袖品牌多支付 20%-30%的价格时,这种溢价能力便是品牌价值的直接体现。品牌溢价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建立在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之上。
苹果手机能够保持行业最高的利润率,不仅因为其产品设计,更因为其构建的生态系统带来的综合体验。这种体验价值,才是品牌溢价的真正来源。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持续投入,也帮助领袖品牌稳固了品牌溢价的优势地位。
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优势地位,也帮助众多领袖品牌穿越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时,我们发现领袖品牌往往最后受到影响,最先恢复。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逆势增长6.1%,这就是品牌韧性的最好证明。这种韧性来源于多元化的业务布局、稳定的现金流和忠实的客户群体。在经济下行期,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这种消费心理进一步强化了领袖品牌的优势地位。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领袖品牌呢?答案很简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连锁正是品牌价值放大的最佳路径,也是必然趋势。
当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部分企业必将优先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把成功的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通过复制进行放大,同步整合社会资源,成为连锁巨头和领袖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讲,连锁造就了行业领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的箴言向我们揭示了商业发展的根本规律。在连锁经营领域,“一 ”就是领袖品牌,它是所有后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讲,领袖品牌也带动了万物之连锁。
因此,打造领袖品牌与连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谈及连锁,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开几家分店,或直营或加盟,对连锁的认知仍停留在“经营”的范畴。
没错,这是连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狭义上的连锁经营,即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但深入探索后,我们会发现,连锁绝非简单的门店复制。事实上,连锁不仅是一种经营方式,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连锁以其独有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除商业领域以外,也在文化领域、科学领域、社会组织领域广泛地存在着。
举个例子,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现如今是世界各地出版商寻找新接触机会、新合作伙伴的渠道和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提供面对面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它是出版商、书商、作者、版权经理人、新闻杂志记者等多方与出版相关人士的大聚会,也是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一次大聚首,为图书出版行业的跨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法兰克福书展的存在,让参展方得以获取更多出版相关的信息和资源,相互学习和借鉴,体现了文化复制的可能性;从图书出版到影视改编的转化过程,更体现了资源的整合效益。这就是连锁思维在文化领域内的应用。
广义上的连锁,其实是仿生学,仿生的核心是复制。在文化领域,信息共享复制了文化传递;在生物领域,细胞分裂复制了生命延续;在商业领域,模式化生产复制了滚动利益;在学校、军队、企事业机构等社会组织领域,单个组织复制了社会系统。
因此,连锁复制其实是一套在各个领域内都可运用的系统,是将复制、创新、融合联结起来,并转化为社会现实力量,给实际生活和环境带来改变的行动。连锁不仅仅是狭义的单个门店经营复制,更包括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复制,乃至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复制。连锁,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无限复制与传播的可能性。
连锁思维与经营的关系,正如开篇所言“道 ”与“术 ”的关系。连锁思维是“道 ”,是根基和灵魂;连锁经营是“术 ”,是方法和路径。道术结合,方能成就领袖品牌。
正如老子所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在商业实践中体悟传统智慧,又在传统智慧中启迪商业创新。唯有用开放的思维去看待连锁,善用连锁,既顺势而为,又坚守本心,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迎接持续赢利的无限机遇。
写在最后
《道德经》有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在这个变化比增长更快的商业时代,连锁企业的成功已不止于战术上的敏捷,更在于战略上的通透。
万店不是目标,而是一种结果——是品牌、组织、战略、技术等系统协同作用的自然演进。而构建一个能持续生长的品牌生态系统,才是走向“万利”的真正路径。
愿每一位连锁人,都能在浮躁的商业世界里,坚定信仰、夯实基本功,以领袖品牌为目标,以全域连锁为路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进化。
《万店连锁之道》将于2025年正式出版,我们将不定期公开部分章节内容,欢迎关注后续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