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运营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然而,行业上游供应链依旧存在价格不透明、质量参差不齐、履约风险高等问题。许多加盟商在筹开阶段频频踩坑,甚至直接影响投资回报周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的标准化与平台化,不仅是加盟商的诉求,更是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华住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正逐渐成为本土酒店集团的一个重要样本。
在酒店行业,筹建阶段往往决定了项目未来的盈利周期。这个阶段涉及选材、施工、配送、验收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给投资人带来沉重代价。
现实中,工期延误并不少见。承包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私自“接活”或调配工人,导致项目一拖再拖,投资人不仅错过开业档期,还需要额外支付人工和租金成本。与此同时,物料采购环节也常常缺乏透明度,看似“熟人优惠”,最终却因中间环节不透明而成本失控,每间客房动辄增加数千至上万元的预算。
这意味着,在选定物业和品牌之后,酒店的回本周期往往已在筹建期“锁死”。而行业当前的普遍状况是:加盟商在筹开环节高度依赖个人经验与资源,没有统一的价格体系与履约标准。缺乏透明的机制,使得投资人极易在不确定的供应链中“踩坑”,损失真金白银。
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酒店装修与住宅装修有着类似的问题:高度不透明,买卖双方信任度低,议价空间和灰色成本普遍存在。加盟商付出的“学费”,在无形中推高了整体行业的进入成本。久而久之,这不仅伤害了单体投资人的回报预期,也制约了连锁化扩张的速度。
因此,行业亟需一种标准化、透明化的平台机制,来打破供应链的混沌状态。谁能在这个环节率先实现降本增效,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今年,华住旗下供应链采购平台“华住易购”推出了九大服务承诺:
正品销售·品质保障
按时送达·延期赔
优价保证·贵即赔
降价退差·降即退
7天无理由退货
30天包换
先行赔付
发票无忧
平台承诺:公开透明
这些承诺直击投资人最担心的四个问题:买贵了、买假了、买错退不了、配送延误了。
比如“降即退”,如果采购商品在30日内降价,加盟商可申请退还差价。这类举措在酒店行业并不常见,但对于大规模筹开项目而言,几毛钱的差异,乘以成百上千件物料,往往意味着巨额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华住并不是单纯地“赔付安抚”,而是通过标准制定、品控体系和供应商筛选来建立信任机制。对于供应商而言,进入华住体系,意味着面对全国超12000家门店、每年新增2000+门店的市场,这是一种长期的合作机会。
从战略角度来看,华住在供应链上“做重”,与其轻资产的品牌扩张模式形成对比。但这份“重”,是通过平台化投入来换取效率提升,最终目标依然是确保加盟商收益和用户体验。
最新的2025年二季报显示,华住营业额达269亿元,同比增长15%;旗下国内酒店入住率为81.0%,显著高于同类竞品。这些数据背后,正是上游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酒店集团普遍更关注门店运营和品牌价值,而在筹开供应链环节多采取“产品目录+加盟商自采”的模式,很少深度介入。华住的做法,实际上是主动将标准化延伸至上游供应链,重塑行业格局。
但这条探索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华住就率先尝试加盟扩张的质量升级。当时,华住参与了逸马连锁产业集团的「模式复制」与「门店合伙」课程,并协同逸马通过直播与高潜加盟意向挖掘,筛选出优质合作伙伴,实现了零成本、高效率的网络铺设。
这套方法论,帮助华住在扩张初期避免了“盲目招商”的陷阱,也为后续的高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从品牌扩张到供应链重构,逸马与华住的协同探索,构成了其连锁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如今,华住不仅在供应链上推出九大承诺,还将供应商正式纳入生态伙伴圈,与加盟商、用户形成共赢格局。这种新的生态关系,不仅让加盟商获得降本保障,也让供应商通过规模化订单获得稳定利润,同时确保用户体验的稳定与提升。
酒店行业正进入精细化运营与存量竞争阶段。华住在供应链领域的深耕,既是对行业痛点的回应,也是对未来格局的前瞻性布局。通过“九大承诺”,华住打破了供应链环节的混沌无序,将降本增效真正落实到加盟商端口。
在华住的这一探索航程中,逸马连锁产业集团有幸参与并持续赋能。从早期的模式复制与招商方法论,到今天在供应链标准化探索中的理念协同,逸马持续为华住等头部连锁品牌提供系统化支持。
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华住与逸马的合作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故事,更是本土连锁产业升级的重要缩影。未来,随着更多连锁品牌的加入,这套“从轻到重”的探索路径,有望为中国连锁商业打造更坚实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