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年,中国水果零售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业态重构。
从夫妻摊到品牌连锁,从卖商品到卖体验,从“拼渠道”到“拼体系”,行业的增长逻辑不断重写。连锁化、品牌化成为胜出的关键,一批新势力快速崛起。
在这波升级浪潮中,百果园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这家起步于深圳的水果零售企业,用20多年时间,从街边小店成长为全国布局、5000+家门店的行业龙头,并成为“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2025年,百果园选择走进课堂,成为全球首届连锁MBA的首批学员。
对一个已上市、全国布局的成熟品牌来说,它还要学什么?全球连锁MBA,又能带来什么?
01.站在行业之巅仍在持续修炼
过去十年,中国水果零售行业经历深度洗牌。
从“夫妻摊”走向“连锁化”,从“卖品类”转向“卖体验”,一批以标准化、品牌化为核心的企业脱颖而出。百果园是这波转型中最典型的代表。
但真正进入5000+门店、全国化管理的阶段后,新一轮的挑战浮现出来:如何让加盟商的复制更稳?万店人才体系如何搭建?后台组织能力能否支撑穿越周期?……
当增长迈过“量”的门槛,连锁企业开始集体进入第二道关口:不是开得快,而是走得稳;不是增长模型是否亮眼,而是组织系统是否扎实。
02.从亏损7年到走出“连锁化增长曲线”
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早期的7年里,门店虽扩展至70多家,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团队曾陷入方向焦虑:要不要拓展品类来提效?还是专注水果、慢打模型?
最终,创始人余惠勇做出两项关键决策:
▪ 暂停加盟,聚焦直营打磨;
▪ 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牵手逸马连锁产业集团,系统化构建连锁底层能力。
这成为百果园转向可持续扩张的分水岭。
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连锁不是堆门店,而是打造一套“可复制、可盈利”的系统能力。
03.从理念共鸣到组织进化与逸马共建连锁系统
自2007年起,百果园与逸马合作,双方围绕“五大系统”——战略、流程、人才、运营、服务,展开了全面的能力共建:
▪ 战略系统:确立“水果零售第一品牌”方向,“好吃”成为核心判断标准;
▪ 流程系统:从选址、装修到动线与服务流程,标准化模板一以贯之;
▪ 人才系统:创立“果学院”,系统培养门店员工、加盟商、督导、区域经理;
▪ 运营系统:搭建选品、品控、物流数字化一体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
▪ 服务系统:创新“可退货”机制,从2007年“实物退”到2010年“三无退货”,行业首创。
这是一套围绕“复制力”而构建的组织底盘。
04.规模背后不是跑得快,而是跑得稳
由逸马连锁产业集团发起的连锁MBA,是全球首个面向连锁企业操盘手而设的进修项目,定位于“系统进化+战略赋能”。
百果园的增长,并非一路狂奔式扩张,而是阶段性构建+持续验证的模式演进。
从2009年销售破亿、122家门店,到2013年销售破十亿、600多家门店; 2015年破千店,2018年破百亿;再到2023年成功上市,2024年门店突破5000+……
这条看似顺畅的增长曲线,背后靠的是组织力的支撑与系统力的持续迭代。
它不是靠补贴引流或者爆款产品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是通过稳扎稳打的内生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期主义价值的连锁成长之路。
05.加入连锁MBA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蓄能
2025年,百果园正式加入由逸马集团发起的全球首届连锁MBA项目。
这个面向“千店企业操盘手”打造的课程,汇聚了华住集团、见福便利店、百果园等多个赛道的头部品牌。
连锁MBA,核心不在于“学历”,而是聚焦连锁企业在可复制、可穿越周期的增长系统建设:
▪ 认知升级:世界名校教授+百亿创始人联合授课;
▪ 方法进化:聚焦认知-系统-落地一体化路径;
▪ 圈层共修:多个赛道精英共学共进;
▪ 资源互联:对接10万+门店上下游资源;
▪ 人才培养:对接院校,定向输送一线人才;
▪ 政策链接:助力新区域拓展与估值提升。
对百果园来说,这不是简单学习,而是一场深度的自我迭代。
06.不止百果园越来越多头部品牌开始共修
与百果园一同加入连锁MBA首期班的,还有:
福建区域便利店代表——见福便利店;
中国领先的连锁酒店集团——华住酒店;
以及餐饮、美业、母婴等多个赛道的区域龙头品牌。
连锁的上半场,是抢占市场、跑马圈地;下半场,拼的是模型、系统与组织能力。
百果园已在水果零售市场实现广度与体量的领先,但它依然选择,在关键节点上持续系统打磨,向未来储能。一个成熟的连锁品牌如果要迈向更长期、更高质量的增长曲线,就必须持续进行体系内生的升级。
这不仅是百果园的选择,也正在成为更多连锁品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