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发布时间:2025-07-17 访问量:17次

  在流量红利见顶、渠道红利稀释的当下,连锁企业如何跳出价格战,构筑真正的长期护城河?在马瑞光博士的新作《万店连锁之道》中,他提出:“连锁品牌从‘一店’走向‘万店’,靠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规模复制,而是由无形资产驱动的认知杠杆。”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而IP,正是这种认知杠杆的核心支点——它不仅承载了品牌的情绪、信任与文化,更重构了消费者认知的入口,让品牌从“卖产品”跃升为“占心智”。

  在上篇中,我们剖析了顶级连锁企业如何用IP撬动亿级价值;本篇则进一步聚焦于“IP如何资产化”这一命题。马博士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连锁企业的“IP五步法则”,帮助品牌完成从“好看”到“好卖”,从“讲故事”到“赚真金”的跃迁。

  以下为书籍的部分原文内容:

  连锁品牌IP化“5步走”制胜法则

  前面提到,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IP已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入,功能性需求让位于情感体验。因此,能否与用户建立深层情感连接,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

  对连锁企业而言,打造品牌IP,就是在构筑自己的商业护城河。因为品牌IP最大的影响力就在于能够根植于消费者的心智,日渐形成行业壁垒,最终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当前,不少具备前瞻思维与独特视角的连锁企业,开始尝试品牌IP化道路的探索,但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那么,连锁品牌IP化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呢?基于多年来的咨询经验,以及对连锁品牌的深入理解,我总结了一个“五步走”的思路,希望能给迷茫中的或是对品牌IP化尚无意识的企业,带来些许的启发和帮助。

  精准定位,塑造差异化形象

  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想通过超级符号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与辨识度,最常见的途径就是IP形象的塑造。比如,肯德基的“老爷爷”,星巴克的“美人鱼”,京东的“小狗JOY”。让品牌IP成为独特的、唯一的超级符号,对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连锁企业在品牌IP形象的打造上,并没有凸显出自己的特色,而是掉进了同质化的沼泽,被无情地淹没。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这个承载连锁品牌价值的超级符号,体现出差异化,并真正走进用户的内心呢?

  我要着重讲两个字—一定位。定位涉及战略与方向,定位的本质就是通过差异化,让自己和其他竞争者相区别,建立差异化竞争,获得关注。定位是塑造品牌IP的起点,也是后续环节的导航。你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乎着IP的命运。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定位包含四个方面,即情感定位、故事原型、角色定位、符号原型。

  情感定位、故事原型和角色定位,实际上前面已经讲过,就是核心价值、内容与人格化标签的问题。至于符号原型,简单来说就是,高辨识度与可延展性。只有独特的、辨识度高的符号,才更容易被用户记住,并实现跨越次元壁和内容壁的发展。

  •构建IP簇,形成负成本链接的势能

  “IP簇”是一个商业概念。单一IP形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以突围,IP要形成簇,以多屏多内容的方式输出,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引爆流量,演变成一个吸精的“超级IP”,在多平台上获得流量,借助用户分享形成负成本链接的势能。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IP簇爆发的同时,也会对超级IP的自我构建形成反哺与提升的效用。比如蜜雪冰城不仅塑造了“雪王”形象,还开发了系列周边角色,通过短视频、表情包、线下活动等多维触达用户,最终实现品牌形象的立体化构建。

  •持续密集地传播,让品牌IP深入人心,存活更久

  IP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战役,而是需要持续投入的持久战。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在传播方面,一定要走“持续+密集”的路线。所谓持续,就是分阶段、有目的、不间断地渗透;所谓密集,就是紧紧围绕主题,多要素并用,集中性爆发,两者一个都不能少。否则,辛苦塑造的IP形象就会因为缺乏长久的生命力而无以为继,最终变成昙花一现。

  一个优秀的案例是泡泡玛特,通过每月新品发布、设计师见面会、限定款发售等活动,持续强化IP热度,使品牌始终保持了强有力的市场声量。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跨品类互动,实现爆款IP+全产业链

  成功的IP必须突破品类限制,实现爆款IP+全产业链的融合。爆款是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逻辑和投资回报做考量生发的,而产业链就是基于内容的后续开发。以LINEFRIENDS为例,从通讯表情起步,逐步扩展到文具、服饰、餐饮、主题酒店等多个领域,实现了IP价值的最大化。

  想实现跨品类互动,在设计之初就得保证品牌IP的衍生能力,可将产业链延伸到多个领域,实现多品类互动,在不同场景开展“海陆空”多栖玩法,提升用户的体验,加深用户对品牌的理解与喜爱。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IP商业衍生,让无形资产成为新赢利点

  品牌IP想要借力共生,实现商业变现,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有跨界合作、衍生周边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就如迪士尼公司,它不单纯是一家动画公司,更是一家创造和经营IP的公司,每一个IP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

  在营收方面,迪士尼只有一小部分的利润来自票房,其余大部分都来自IP衍生品、IP授权及相关主题体验产业,如迪士尼乐园等。此外,国内新兴品牌如完美日记,通过IP联名款不断刷新销售纪录,同样证明了IP商业化的巨大潜力。

  商业衍生是IP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可以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甚至是变现。当前,中国连锁品牌的IP化进程才刚刚起步。大部分IP都是刚刚诞生,尚未成熟到进入IP衍生的阶段,但也正是一个值得精心塑造和运营IP的绝佳契机。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塑造品牌IP,对连锁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布局意义非凡。未来的中国必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连锁品牌IP,带领中国连锁品牌走向世界。

  浙商银行:小红人“REDO”IP破圈传统金融行业

  世界是连锁的。连锁,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连锁超市、品牌专卖,中石油、中石化、银行同样也是连锁企业。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浙商银行,虽被誉为“银行界的00后”,但它着实走在了本土连锁品牌IP化的前沿。

  科技在不断进步,金融消费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对未来银行的期待,不再是满足金融产品和功能的需求,也开始注重银行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浙商银行在做前期市场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银行,正在与年轻人失联。

  为什么会失联呢?原因不难想象:年轻一族都很重视时间和效率,能够通过手机、网银和ATM等自助终端解决的存取款、转账等问题,很少有人愿意去银行网点排队。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银行不主动寻求变革,等待它的结果必然是被淘汰。

  在这场变革中,浙商银行决定做一个先驱者。

  为了把浙商银行的品牌形象与产品有效地结合起来,他们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塑造了自己的品牌IP——“首席发现官·小红人RedO”。

  “RedO”是从哪儿来的呢?仔细看浙商银行的新Logo,它就是从那个红色能量棒中演变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它喜欢酷炫和创新技术,乐于体验新兴生活,喜欢谈人生、谈理想,追求财务自由。

  这不正是现代年轻一族的缩影吗?从定位上看,浙商银行就是要打破过去银行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既有形象,希望借助“RedO”去和消费者建立链接。在运营方面,“RedO”推出了第一代动画视频,以创新者形象和用户之间建立场景互动,更加广泛地影响用户,特别是年轻群体。为了更进一步地贴合年轻人的生活,“RedO”还开展了“斗图大赛”,在微信上推出一大波“RedO”的表情包。

  不仅如此,“小红人”还开起了“全国巡回演唱会”。每一家浙商银行新网点开业,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和年轻消费者进行近距离沟通。这个“小红人”很前卫,还在网上做直播、开理财专车,酷炫得很。

  “RedO”不同于专人扮演的萌物形象,未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少不了它的参与。它不仅可以传递有趣有料的金融知识,扮演一些场景化角色,推荐新产品和新服务,还会经营粉丝群,管理其他衍生品事业。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作为银行业中的一个新兴品牌,浙商银行通过“RedO”品牌IP化的打造,让消费者看到了它的全新形象,也传递着金融消费正在升级的信号。通过场景融入,它为用户提供了贴近生活的增值服务,把线上的金融服务平台与用户日常消费、日常社交有效地链接起来。

  未来,浙商银行要以“浙+银行”为依托,支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基于支付、理财、授信、账户等服务,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无到有,才能从一店到万店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企业无形资产中IP的重要价值,以及它对连锁经营的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做连锁生意,要把IP放在最前面来讲,原因何在?

  在全域连锁时代,商业的本质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三十年,连锁企业依靠门店扩张和规模效应就能获得成功;而今天,单纯的有形资产积累已经难以构建真正的竞争壁垒。FSpecial逸马非凡模型揭示的核心在于:无形与有形的融合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从无到有,所谓的“无”,指的就是无形资产IP的杠杆效应,从打造IP开始,聚集目标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再走向“有”,即开设门店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开始经营有形资产,实现从无到有的商业赢利。

  站在新商业文明的临界点回望,连锁企业的发展轨迹正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从单店盈利的“有”,到规模复制的“有之以为利”,再到IP赋能的“无之以为用”,最终抵达“有无相生”的生态融合。海底捞的服务IP衍生出供应链上市公司,名创优品的潮玩IP孵化出独立上市板块,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真理:

  连锁生意,只有突破“形”的执念,方能见“神”的妙用,也正是我们逸马非凡模型的核心——无形与有形的融合。

从“一店”到“万店”:连锁IP资产化的五步跃迁法则

  未来已来的图景中,连锁企业将不再是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文化生命体。连锁企业的有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现在能走多快,而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未来能走多远。当产品同质化成为常态,唯有无形资产带来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方能创造持续竞争力。

  正如禅宗六祖慧能悟道时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伟大的商业创新往往始于对“空无”的领悟。真正持久的价值往往是无形中蕴藏的智慧。连锁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就必须顺势而为,关注从产品到品牌,从功能到情感,从交易到关系,无形与有形之间的流动与融合。这才是全域连锁时代下的制胜之道。

  写在最后

  IP不是点缀,也不仅是传播,它正成为全域时代连锁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当连锁进入从“有形经营”向“无形构建”的转型临界点,品牌能否跑出长期势能,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套可运营、可变现的IP体系。

  从精准定位到内容生态,从跨界协同到商业变现,真正的IP资产化,既是品牌穿越周期的能力,也是连锁企业从“一店”走向“万店”的深层逻辑。

  《万店连锁之道》将于2025年正式出版,我们将不定期公开部分章节内容,欢迎关注后续推送。

电话

4000323208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我们
TOP